小驴友吧 发表于 2013-1-6 22:20:53

青岛驴友:为崂山编码定位,避免驴友迷路丧命悲剧。

  经过十余天的搜寻,1月1日下午1时30分许,爬崂山失踪的市民老高遗体被救援人员发现(本报1月2日报道)。1月1日晚至2日凌晨 ,老高的“下山之路”沉重而漫长:救援人员爬着将他带出冰封的山谷,一路上五六十人轮流抬着他,走了大约10公里,最终将他送回亲人身边。十多天的救援结束了,也留下了不少需要思考、寻找答案的话题:如何救援、如何避免出现类似惨剧?

  5个小时,接老高下山

  1月1日下午1时30分许,青岛救生协会的队员“流浪猫”(网名)在化化浪子附近找到一具趴在地上被冰雪覆盖的遗体,从其衣着打扮上看,像是十多天以前失踪的老高。当天下午,崂山公安分局在接到报警后,立即安排民警以及法医上山进行了勘察。

  “这段时间以来,我们从没有放弃搜寻老高,每天都要组织人员进山搜救,接到报警之后,正在山里搜索的民警首先赶赴现场。”采访中,崂山公安分局太清派出所所长姜海介绍,首先赶到的民警立即将现场进行封锁,之后法医以及技术人员赶到现场后开始对这具尸体进行了仔细的检验,“我还带了老高的一张照片,经过现场比对,认定这具尸体就是老高。”姜海说。

  此外,据姜海介绍,整个勘察过程一直持续到1日晚上9时许,勘察工作结束之后,他们才连同其他的救援人员一起将老高的遗体绑到了担架上开始慢慢往山下抬。据介绍,大约在2日凌晨2时,经过了5个小时的努力,救援人员最终将老高的遗体成功运到了山下。

  没有路,救援人员爬出山谷

  “天气冷,没有路,又是夜间,而且还要抬着人 ,救援队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一位救援人员表示,他们的体力消耗特别大,很多救援人员已体力不支,“而且有人还崴了脚,情况也越来越危急,必须补充力量来接应。”在青岛市公安局的统一指挥下,崂山公安分局立即调集警力进山接应增援。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第三梯队……救援人员进山后分布到多个位置,等待接应。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大约在1月2日凌晨1时30分,救援人员传来消息,“已经过了上清宫了,离着八水河停车场已经越来越近了。”随后,记者跟随最后一个梯队的民警上了山做最后的接应。

  在八水河瀑布附近位置,最后一个梯队的救援人员从前一梯队救援队伍手中接过了老高的遗体,继续往山下抬。“出山谷时根本没有路,周围几乎全部都是巨石,巨石上又覆盖着厚厚的积雪,我们几个人抬着老高几乎就是爬出来的,确实太困难了。”一位救援队员介绍。

  跪地痛哭,儿子谢了又谢

  1月2日凌晨2时许,老高的遗体被运到八水河停车场,而早已守候在此的家人相互搀扶着来到了老高的遗体旁。见到老高的一瞬间,老高的儿子一下扑到老高身上大哭了起来,紧接着,其他几位家属也跪在老高身旁痛哭。

  “十几天里,老高一直生死未明,对于家属来说确实是一种煎熬。”几个救援队员看到家属们痛哭的一幕后也默默流下了泪。“快起来吧,请节哀。”几个救援人员立即上前将老高的家属扶了起来,并不断安慰着。而随后,老高的遗体被抬到了殡仪车上暂时运往殡仪馆。

  记者了解到,老高失踪的13天里,崂山公安分局共组织民警 、武警 、消防官兵,以及各类救援组织志愿者3000余人次参与搜救。2日凌晨2时59分,老高的儿子在微博上对所有参与救援的人表示感谢,“谢谢大家”。不少网友发表留言劝慰他。1月2日18时,老高的儿子再次发微博致谢:“父亲在世的时候默默无闻,他的离开惊动了这么多人 ,我从来没有握过这么多双手,感谢过这么多人。今天为父亲料理后事,刚刚看了今日的报道,希望驴友们能引以为戒,不要让无辜的生命再从崂山消失”。1月1日,救援人员在化化浪子附近发现老高遗体。

  本版图片均由记者张伟

  给崂山树木崖石“编码”,便于救援定位

  老高的安危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在网络上,不少人都在为老高祈祷。另有网友表示,痛心、感动之后,也应该反思:

  一是市民爬山走野路的热情不会因危险的存在而消退,不要指望他们会因此望险却步;

  二是救援中的最大困难,是无法及时准确地定位遇险者 、迷路者的位置;

  三是崂山山高林密、岔路很多,迷路遇险者难以准确描述周边情况。

  为此,这名叫做“深蓝之魂”的半岛网网友建议:借鉴警方在路灯杆上标注报警编码的模式,在崂山容易迷路的区域内,对凸起的崖石、岔路口、高大树木、大的水潭进行统一编号,喷涂编码、固定铭牌、指示路标等,并在地图上对应标注。一旦有爬山者遇险,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报出附近编码,以便营救人员尽快定位所在区域 ,及时组织救援。这样 ,既可以最快救出迷路、遇险者 ,又可节省人力物力,让热心的救援者少一些辛苦。

  蓝天救援队的队长李延照也告诉记者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如果一个人在野外迷路,最好的自救就是尽快向外界求助,然后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等待救援。“很多迷路的市民,觉得自己体力还可以,就想当然地摸索,结果让自己陷入了危险的处境”。

  此外,国外的一些经验可以借鉴。据悉,欧美许多国家对自助探险旅游活动的参与者进行进入许可,并按照旅游地的风险等级来要求参与者的资质条件、设备配备条件等,同时将其与能否进行保险赔偿进行关联,从而约束旅游者的行为。另外,在美国,许多景区都会设置一些登山小屋,屋内物资设施齐备,可用做登山者避险之用,有些景区还设置有专职的攀登巡守,为登山者提供及时的帮助。

  “流浪猫”

  “除了下雪,每天都上山搜寻”

  能够找到老高的遗体,青岛市救生协会网名为“流浪猫”的队员起到了关键作用。“流浪猫”真名叫唐国林,今年40岁,因从小在山区长大,他对大山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来青岛八年,仍然坚持一周爬两次山进行锻炼。“找到老高心里真是踏实了,不论是给老高的家人,还是给关心此事的所有市民,总算有了一个交代。”他说。

  这是最后一个没搜过的位置

  1月1日下午1时30分许,唐国林终于在化化浪子附近发现老高的遗体。“这应该是最后一个没搜过的地方了,如果这个位置再搜不到的话,老高可能就不在这一区域了。”事后,在采访中,唐国林介绍,他是在老高失踪的第二天才得知此事,接着就跟随其他驴友一起上山搜寻,“除了下雪天外,我每天都坚持上山,可以说那一片我几乎搜遍了。”唐国林说。

  “发现他的位置极其偏僻,根本就没有路可走,所以很少有人去过那里。”唐国林说,原本他准备在2012年12月29日那天进山对这片区域进行搜寻,“可那天突然下起了大雪,紧接着又是几天的恶劣天气,确实没法上山,直到1月1日,我发现天气挺好就一个人上了山找找试试,果不其然真在这个地方找到了老高。”唐国林说。

  老高的求救短信起了作用

  据唐国林介绍,他在吉林通化的山区里长大,从小就对山有着特殊的感情唐国林说,他是在八年之前来到青岛的,而来到青岛之后,他就开始跟随一些驴友一起爬山,“只要天气好,我几乎每周都要爬两次山锻炼,所以我对崂山特别熟悉,可以说我对崂山上的路径熟悉程度甚至要高于对市区道路的熟悉程度。”唐国林说,但多次上山搜寻都没有任何结果,所以他也一直在思考,到底为何会找不到人。

  “老高发出的最后一条短信给我指明了一个方向。”唐国林说,老高在短信中说,自己所处的位置附近有一处旧房子,在两山的山涧中,而且还能看到大海。“另外救援人员搜救中曾在一个山头上听到老高发出呼救声,但声音很快就不见了。把这些琐碎的信息放在一块,我不停地在脑海里想着,最终我判断应该就在化化浪子附近。”唐国林说,接下来,他按照自己的计划对这一区域进行拉网式搜索,最终找到了失踪的老高。

  心里踏实了,也算有了交代

  “看到民警和其他救援人员一批批上山的时候,我感觉特别地欣慰。”当老高的遗体被搜救人员抬下山的时候,唐国林的心也终于放松下来。“1月1日,我吃了早饭后7点就上了山,这一天下来就再没吃过东西,体力确实不支了。”事后,唐国林说,报过警之后,接着又联系了驴友“南沙”、“崂山虫子”等一块守在老高的遗体旁等待着民警和法医,以及其他的救援人员。待他们陆续赶到现场后,他才开始下山。“一天没吃饭,确实没有体力了,而且因为山上的雪太厚,我的鞋子被打湿结了冰,行路更加困难,不然的话我肯定还要帮着他们一起把人抬下来。”唐国林说。

  “虽然我第一个发现的老高,但跟其他救援人员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如果大伙不能齐心协力搜救,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万万做不到的。”唐国林说。

  唐国林说,找到老高的那一刻,他心里真是踏实了很多,“这十多天来,不管是对老高的家人,还是对我们救援队伍,还是对一直关注着此事的广大市民,总算有了交代。”

  李延照

  “要马上开会总结经验教训”

  2日下午,记者电话联系上了蓝天救援队的队长李延照,他告诉记者,他们马上要开一个总结会议,将对这起时间跨度最久的救援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得与失。据介绍,在这次救援中,蓝天救援队有至少120人次参与救援,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搜救。

  导致救援耗时这样长的主因,就是气候。“积雪太厚,虽然经过几天太阳照射,但是积雪仍然不少。”李延照告诉记者 ,2012年12月20日,老高迷路当天在救援人员与老高短暂的通话中 ,他曾告诉老高找一个避风地方等待,后来还是出现这种惨剧。“这种情况下,最安全的方式其实是待在一个地方等待着,不要贸然接近救援人员。”

  李延照说,这不是第一件发生在崂山的被困事件,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作为一个救援志愿者团队,“还要继续加强学习,不要让悲剧重演。”

驴友凹凸曼 发表于 2013-1-6 23:18:04

呃…又是崂山.给区域编号确实有效.望尽快实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岛驴友:为崂山编码定位,避免驴友迷路丧命悲剧。